有网友在网上提问有关于中医学五行相生相克的问题,易德轩小编针对这个问题为你提供相关养生知识的问题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用以说明自然界一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远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学借鉴并发扬了五行论,建立起以五行五脏为核心的人体系统模式,说明了人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间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
1.奇妙的五行
所谓“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世界是由这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所构成,根据这五种物质的属性,我们就可解释万事万物之间的复杂变化和联系。例如,凡具有生发条达的属性或现象的皆属木,具有炎热向上的属性或现象的皆属火,具有寒冷向下属性或现象的皆属水,具有清肃收敛的属性或现象的皆属金,具有养育生化特性的皆属土。五行,实际上就是具体五类物质抽象化的代名词。
2.五行的基本规律
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主要是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相生:相互滋生、促进、助长。它们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有了这种相生的关系,五行之间才能绵延不断地运动和生化。
相克:相互制约、克制。它们的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有了这种相克的关系,五行的任何一行都不至于过分亢进,从而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相生和相克是五行之间的正常关系。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的变化和发展。
相乘:乘虚侵袭,也就是相克过度、克伐太过的情况,其顺序与相克同。
相侮:恃强凌弱,就会出现反克,其顺序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比如,当木气过剩而金不能对木加以正常的克制时,木便去乘土,同时又会反过来侮金。这属于五行的反常情况。
3.中医的五行论
五行学说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中医经常把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关系和病理现象,并指导医疗实践,无怪乎有人说:中医学就是以五行原理而形成的一门独特医学。
中医五行论,实际上是以五行五脏为核心的人体结构模式。
按照五行学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以肝为例:肝为木,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肝主筋,在志为怒,应东方春风之气,其色主青。这就清楚地说明了以肝为核心的有关联系:肝开窍于目,故目病治肝,疗效很好;肝主筋,故肝病常易动风抽筋;肝属木,旺于春,因此肝病多发于春季。
根据五行生克的原理,五脏之间的生理功能也相互影响。例如肾(水)之精可以滋养肝(木),因为水能生木;脾(土)可以化生水谷的精微以充养于肺(金),这又是土能生金的道理;脾的正常运化还能制止肾水的泛滥,因为土克水。
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同样也可用五行生克的原则来说明。比如肝病可以影响到脾胃的功能,这就是“木乘土”的道理;脾病又能妨碍到肝主疏泄的功能,这可用“土侮木”来解释;而肝火犯肺的咳嗽,中医认为这是“木火灼金”之故。
应用五行学说,可以指导中医治疗,提高医治效果。比方说,中医在治疗一些长期咳嗽的肺痨(包括肺结核)症中,主要在于治疗脾胃,采用补气健脾法,这种方法又称“培土生金法”,是“土生金”理论的实际应用。此外,由于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所以眼赤肿痛者多治肝,耳鸣耳聋则从补肾着手。这也是五行学说的实际应用,常能授到满意的效果。
五行在诊断上的应用,就是综合望、闻、问、切所得,根据五行生克的规律来推断病情。
中医学中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
-------------------------------------------------------
易德轩大师网上线:【找大师网】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