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谚语 品味人生 人生命运 五行养生 能量保健 心理健康
您的位置 >> 易德轩首页 >> 养生 >> 能量保健 >> 第十八步 如何判断是否真入二禅境界?
第十八步 如何判断是否真入二禅境界?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养生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次 更新日期:2019年9月5日 >> 进入社区

中观学派和唯识学派

二禅预备以及初禅多方比对

  
  有缘分到了这一阶段,已经是很少很少的人了.....
 
   我们不能完全就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修行“所得”里,因为我们本着一切都是幻相的概念,所以自然不一定是真切的!!

    因此我们要多方比对各种典籍记载,还有修行人们各自总结的现象来对我们现有的阶段做一个总结归纳。
  
  在进入二禅这个阶段,不得不提一个领悟!!!
  
    也是有富有争议并且很有意思的一个领悟:当然就是邪见之一。
  
  比如在初禅的大梵天境界,你突然会觉得自己就是宇宙,自己就是一切。在我们领悟到世间万物原来没有一个最开始的前因源头的同时,自然就会感知到,既然没有过去,那么也就没有未来。只有现在,此刻,真真实实,如果我们一直追述都找不到事物最初的源头。那么就不存在因果了。
  
  如果此刻我就是宇宙,宇宙既是我,那么我就是一切的源头。一种造物主般的喜悦会涌上心头。

    我是一切之父,我是一切之母……我既是父,又是母,万物造化皆是我……既然是我,就是我造……我既是上帝。
  
  看见没有?如果我们此刻不是在定中,一眼就觉得这些说法有问题。但是实际上通过禅境来比对好像又真的是这个道理,并且从逻辑上来判断也有异曲同工。比如我们接触到的世界都是我大脑来认知的,所以我的大脑从某个侧面说明,它创造了万物。仿佛又好像说得过去一样。但是为什么万事万物不受我控制呢?因为大脑本来也不完全受我控制……

    一波接一波的邪见会不断的升起。
  
  从这些现象中我们能敏锐的嗅到很多宗教的发起从何而来,但是我们必须学会自省。观察自我,这样才能不急于下对或者错的判断,从而处在中立的,理性的判断中。
  
  因此说没有因果,肯定不对,但是说有也不是那么回事,因此怎么说都是片面,都是或常见,或断见的,参考前面讲过的空性和中观知识,我们不下结论才是对的,   
  
    在这里复习一下中观知识,事物到底是有,还是无?还是非有非无?既有既无?还是在有无之间?这些统统都有逻辑悖论问题

 

     我们的先人们对此总结下来一套很有效的理解方法,那就是缘起有,自性无。我们看到事物还有现象存在的一面,这就是缘起有,举个例子,比如一棵树存在在这里。它之所以存在在这里,是因为有一颗种子在适合的条件下发芽长大,因此变成了这棵树,所以种子就是这棵树的缘起。种子的缘起是上一棵树,不停追述下去没有尽头,这就是缘起无始缘起有
  
  自性空是怎么回事?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没有一个本来的面貌(因为无始)

……举个例子,比如这棵树,它不可能本来的面貌就是一棵树,树就是它的自性。因为如果说树是它的自性,那么它就该永远都是一棵树,怎么它从前会是种子,未来会变成家具,或者木头房子?而且,假如它已经被人做成了家具,那么它原来树木的面貌就不存在了,也就是说原来那棵树就不存在了。因此,不存在永恒的自性,所以说自性是空。
  
  所以我们可见,有的是什么?就是缘,就是因缘,就是前因,和条件。
  
  没有的是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事物,自性是空。
  
  深刻记忆这两句话:缘起有,自性空。
  
  套用到万事万物都是这么回事。如果你这样做,恭喜,

    你已经成了中观学派的高手了。
  
  (中观思想,就是一切法空,无有实法,只有假名。这就是"真空俗有"。这个学派认为:一切的有无、生灭、来去仅仅是在俗谛假名上成立,而究其根本,一切法了无自性,更说不上什么有无、生灭、来去的种种分别。中观学派是印度大乘佛教主要派别之一。中国传统称为空宗。因宣扬龙树的中道而得名。中观理论最早的阐述者和奠基人是2~3世纪的龙树和他的弟子提婆。但作为一个学派,则出现于6世纪的大乘佛教末期。11世纪初在印度中断。但经阿底峡传入西藏,复经宗喀巴的提倡。在藏地继续得到发展。自续派的后继者有难誓、室利笈多、阇那迦波、寂护、莲花戒、解脱军和师子贤等

 

 

    另外讲一点点,所有事物正是因为存在,才会有变化,如果不存在,哪里会有什么变化?

    于是我们可以把一切有总结成“有”,根本有。无常的变化,因缘的变化,都建立在事物本有的基础上,如果你依这一个观点来理解,那么又恭喜你了,

      你成了唯识学派的高手。
  
  (
唯识学派,又被称为瑜伽行派,是大乘佛教两大思想流派之一。因为创始人重视瑜伽行,瑜伽行派因此得名。世亲菩萨造《唯识二十论》 、 《唯识三十论》 ,宣说"一切唯识所现",所以又被称为唯识学派,)

    这两种观点数千年来打架打得厉害,实际上本质它们两是互相依存的。能看到这一点,恭喜你,你很好的消除了思维上的矛盾了。不管谈论事物有的部分,还是空的部分都没有障碍了
  
     
  以上这些道理,大家如果再套用到禅定中的种种想法,认知,还有感受中,就能不断扶正自己的道路了,因为没有任何说法是对的。如果执拗的要执着任何一种说法 ,那一定是邪路
  
  

   之所以我要再一次丰满大家的理论知识,是因为到了这个阶段,我们会领悟到真理是不可言说的,怎么说都是错,怎么说都是片面,因为事物的真相没有对错,没有是或者非。都对也都错,永远是片面。只要开口既落入某一种见解中了。
  
  
     必须要要了解到这一点,我们才能进入更深的禅定:【二禅】。

    因为我们一路走在,所有道理,所有所思所想过程,都脱离不了语言逻辑,并且我们是一步步舍弃某些东西走过来的,如果到了这里,不告诉大家该继续舍弃什么,我们怎么走下去呢?
  
  我们从一开始笨拙的学习盘腿 ,一路下来观呼吸...止念头...一直保持着有所觉知,所谓知我们是怎么知?说白了,就是知道了,并且用语言能形容了,然后用语言逻辑来形容。如果大家细心观察自己的思考,会发现我们在想事情的时候,一直在心理面“说话”那是因为语言逻辑是我们理解事物的一部分。
  
  不相信的话,大家做个有趣的实验,你现在心里说:“啊—”这个音,拖长音,不停的拖下去,仅仅在心里发这个啊的音。之所以不真的发出来,是因为我们气用完了就会断,在心里发就不受呼吸影响可以无限拖……
  
  此刻你是不是会发现,好像不容易分心想其他事情?除非你忘记继续“啊”下去?
  
  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大概触摸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思考(杂念),很多很多都是建立在语言上的。早晚我我们要走到舍弃它的地步,心里可能才会更宁静。
  
  这里就轻微涉及到一点点咒语的奥义了。

     我们知道【三字明咒】中:【翁  阿  吽】。    
     
      【翁】是头部震动,
     
      【阿】是喉咙震动,
     
      【吽】是胸腹震动。
 
       并且只有阿这个音是个单纯的开口音,并且是可以一直延续的音。没注意过这些的同学现在就试。
  
  我们还知道,我们的思维有很大一部分是语言的部分,抽象思维的部分。具体也是在喉咙这里表现出来的,因为我们的语言器官就是喉咙里的声带。所以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活着,我们一定会用到语言逻辑,语言中枢,核心表现位置就是喉部。所以我们一生都跟喉部有密切关系。语言意识活多长,我们作为人的体验就有多长。就好像寿命一样。假如我们没有语言思维,就会和动物类似,无法理解抽象的事物,比如不会知道1这个符号,或者yi这个音节是一个的概念……
  
  在【口密】中:阿代表阿弥陀佛,为什么?因为阿是可以一直延续的音,代表语言意识的永恒运作。阿弥陀佛原名叫无量寿佛,你想想看,语言抽象思维,是我们人类智慧

   寿命的象征,那么一直持续不断的阿,是不是永恒不断的智慧寿命?所以称为无量寿。
  
  所以很多事情还需要大家自行领悟,不过说这个阿字,还是有点点意义的,那就是我们知道了语言对我们思绪的影响。


     那么大家可以通过心里持续念,【阿】,或者【额】,或者【一】,或者【乌】,【雨】……


-------------------------------------------------------

易德轩大师网上线:【找大师网】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可以到社区发帖交流热议:【问答热议】

相关文章

养生小知识 易德轩网
养生
养生 易德轩网
易德轩商城 直播教学
铁笔专栏 开运测算
风水装修设计 自助取名字
帮助中心 | 分类导航 | 网站地图 
易德轩网 2006-2019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0511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