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课预测要诀
此诀可以和马前课媲美,只是用在择时出行的平安上。
一、天干、地支对应数字
甲已九、乙庚八、丙辛七、丁壬六、戊癸五。子午九、丑未八、寅申七、卯酉六、辰戍五、已亥四。
二、日课起法
出行日期干支+时支=吉凶数
假如甲子日出行,甲与子皆九数,二九得一十八数,如果是卯时出行,卯为六,十八加六得二十四,查二十四数是吉利之课;如果是午时出行,午为九,十八加九得二十七,则二十七数是凶险之课,余仿此。
每日出行,欲占吉凶,如法起数,趋吉避凶,百发百中,其妙无穷,人能用此,喜气冲冲。
三、十三至二十七数之吉凶
吉数:13、15、16、18、21、22、24、25、26。
凶数:14、17、19、20、23、27。
若出门时间不吉,如得17数,就试着提早一个时辰出门,改变数字为18吉数。
这是选时出行并不难,难的是每个数字都有它的出行方向与事物对应,要方向对碰见的事物对上才有效。
例如18数吉:南方有少妇,犬子或青驴,东方忽见行,克应必无疑。
不宜嫁娶,万事吉昌,若遇此时必要升官。
看要碰见多少事物才有效!所以有时是可遇不可求。
三、数字吉凶含义
十三数吉:十三遁甲见阴阳,西方乾宫老妇娘,手执棉布将小女,此时有应主亨昌。作事出门,推合阴阳,营谋嫁娶,起造营昌,子孙官贵,禄遇时良。十四数凶:遁甲具十四,东北有人至,白马或青驴,弓箭身穿紫。有人着紫,或是皂衣,前有大坑,后有白虎,凶恶相及,不宜嫁娶,休去远行,凡是遇难。十五数吉:南方有少女,牵牛抱婴孩,东方车与马,更有男赶来。日月在前,光明丽天,驷马时从,千事皆好,非但殡葬,宜亦修造。十六数吉:(如有妇人到,主大升官,得委诀。)东北有禽裴,西北白色衣,老人持仗撅,脱却西黄衣。山遇财珍,兼逢酒食,营谋起造,必遇贵人,交易婚姻,得宜获福。十七数凶:南方风雨云,西方中服于,两个驾车人,十七必逢是。死尸在前,病符在后,营谋嫁娶,所求灾咎,若遇此时,不获良久。十八数吉:南方有少妇,犬子与青驴,东方忽见行,克应必无疑。不宜嫁娶,万事吉昌,若遇此时,必要升官。十九数凶:鸦鹊并弓弩,钢铁东方舞,更有着白衣,西方唤驴狗。俱是凶兆,不是吉祥,故难推动,守静为良。二十数凶:北方有人驴,乾坤僧道尼,屠赶猪羊去,诸凶必应之。前有津梁,后有猪羊,若遇此时,万事俱秧。二十一数吉:东方有孝子,更有妇人逢,老人执仗板,西北应乾宫。此时所游,青云上盖,万事吉昌,不敢移动。
二十二数吉:求乞持仗子,西方鼓笛声,坤兑应皆奇,提笼有妇人。乘车驾马,携酒相看,万事皆吉,必遇平安。二十三数凶:男妇携宝剑,南方执铁瓶,文字并猪羊,毁骂病迎门。万事重叠,难子远行,动则遇侵,静则安宁。二十四数吉:南方送福仙,少女手执钱,兑宫羊又至,物色黑青缠。飞鸟在前,玉士在后,则见长官,婚嫁无咎。二十五数吉:驴子共猿狲,南方有妇人,西方老人至,克应最为灵。见四足物,百事称心,出逢长者,更遇知音。二十六数吉:北方公文行,南方小儿啼,子孙封官禄,大吉不须疑。以上诸时,此时最吉,但试其事,万无一失。二十七数凶:台马共紫驴,西方一骑出。以上诸数,此数最恶,先贤详看,明应不错。
这以上的方法,经过多次验证,非常准确,尤其对经常出差的人的安全特别有用,但也有些注意的地方。比如有一次,我朋友的妹夫,要带上岳父,岳母和自己的母亲去南方旅行,时间都安排好了,但人家是银行领导不信这个,走后,朋友问我:“你看顺吗?”(忘了当时具体的数了),实际是岳父俩在九点前走是吉数,到姑爷娘俩会合时,是九点后,他是凶时走的,我说半道得回来,可能他母亲有病。结果是半道他母亲心脏病犯了,不得不返回,而岳父夫妻俩啥事没有。
2006年2月13日巳时,一女友来上门求问:女儿和女婿在腊月二十九那日去婆家途中,发生事故,路遇三只狗拦住道路,左边站一小男孩,中间横三只狗并排拦住道路,刹车不及,向左拐,撞小孩,向右拐就得翻车翻路沟下,那要车毁人亡,只能向前冲去撞狗了,结果撞死一只,惊跑二只。
虽然她没说时间,我看一下万年历,我出口说,是不是15点到17点中间的事?回答:对,就是此时,下午4点多。
我查看万年历,此日:乙酉年、己丑月、丁巳日、戊申时。
此时里面是:三碧主事,犯天刑、日刑。
我就是根据此日只有此时犯刑来判断他发生的时间。后面还有很有趣的问题,我找出这个出行诀来断一下看看到底是应哪个数?
查当日干支为丁巳,时为申。丁是6,巳是4,得10,申是7,总数是17。
查口诀:
十七数凶:
南方风雨云,西方中浮云,两个驾车人,十七必逢事。
死尸在前,病符在后,营谋嫁娶,所求灾咎,若遇此时,不获良久。
总结:好个,两个驾车人,死尸在前,可竟是横尸车前的是狗的尸体。
简单易学,和马前课媲美金琐玉环遁甲预测出行要诀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