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在网上提问有关于立夏养生的问题,易德轩小编针对这个问题为你提供相关养生知识的问题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夏天三个月是阳气最重阴气最弱的时候,过了立夏也正式进入了夏天。夏季时人体消耗大,脾的运作加大,为了是供大量的营养给身体,所以在夏天里要养「脾」和养「心」。
「立夏」有三候---蛙鸣、蚯出土、王瓜生。夏天出汗多,耗心阳伤心阴,新陈代谢旺又大,容易疲劳第一个就是夏天在中午左右要小睡片刻来补充体力,第二夏天要早睡早起做点伸展体操等的,第三立夏的十五天内可以多吃香菇、莲子、莲藕、黄豆奶、红豆汤。
提到中医的阴阳,可能今天仍有人会斥之为迷信和不科学,称中医为巫医,说中医学是玄学,把中医—阴阳—伪科学混为一谈。这实在是一种误会,真正误解了古老的中国传统医药学。
1.什么是“阴阳”?
“阴阳”听起来好像十分玄妙,其实“阴阳”二字有其独特的内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东西。举个简单的例子,太阳是个大火球,能发出光和热,这就属于阳。相反,月球早已放尽了自身的光和热,我们所看到的月光,其实只是太阳照射到月球表面而发射到地球上的光。这种光,没有火性,也没有热量,相对来说就属于阴。所以,太阳和月亮,可以看作阳和阴的典型代表。
我们的祖先在不断观察此类自然现象后,逐步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可分为阴阳两面或阴阳两性,从而创造了阴阳学说,不但以它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变化,更用来阐明天文、历法、数学、政治、军事、农业、地理、气象等各个领域的内在道理。因此,“阴阳”绝不是中医学的专利,它是古代圣贤用作一切对立物或对立属性的代名词;中医的“阴阳学说”也不是什么玄学或伪科学,只是古代医学家将阴阳理论应用在医学方面而已。
2.阴阳学说的内容
阴和阳本身并不是具体的物质,它们只是代表了事物的不同属性。凡一切活动的、向上的、前进的、温热的、光良的、亢奋的、强壮的事物,都属于“阳”。相反,一切静止的、向下的、后退的、寒冷的、黑暗的、抑制的、虚弱的事物,都属于“阴”。
《易经·系辞》上说:“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太极即宇宙,两仪即阴阳。“太极阴阳图”说明,天地间一切事物都包含阴和阳两方面,这就是阴阳的普遍性。
可是,这种属性又是相对的,在不同条件下,它又可代表事物的不同方面。以人体的胸腹和背部为例:背为阳,胸腹为阴。以属阴的胸腹来说,胸在上为阳,为阴中之阳;腹在下为阴,为阴中之阴。从太极阴阳图也不难看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或者说阴阳之中还有阴阳。
阴阳学说还认为:阴阳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也就没有阴。这就好比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前就没有后,没有里就没有外。这又可称为“阴阳的互根性”。然而,阴阳所代表的事物两面并非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或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阴和阳都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阴和阳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消长转化。《黄帝内经》说:“阳消阴长”,“阴消阳长”。比如,寒冷的冬季是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转换,由冬→春→夏,就是阴消阳长的变化;反之,由夏→秋→冬,则是阳消阴长的过程。
3.中医学与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经常用于生理、病理、治疗、养生保健等各方面,以说明和解释医学上的一些问题。例如,在说明人体组织结构时,中医学认为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腑为阳,脏为阴。再以脏为阴而言,心是阴中之阳,肺为阴中之阴等。所以古人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从治疗上说,人体的物质如精、血、津、液等为阴,功能如气则为阳。五脏六腑的功能(阳)必须依赖营养物质的制造,又必须依靠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来完成。《黄帝内经》中说“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病理上,人的阴阳消长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出现阴阳偏盛或偏衰的病情。比如阳虚就会生出虚寒性的疾病,阴虚则会导致虚热症的出现。
从治疗的角度看,阴阳可以说是中医辩证的总纲。如阳偏盛的热症,治疗时就直接用苦寒清热解毒的凉药;阴偏盛的寒症,则用温经散寒的热药。如辩证属阳偏衰的寒象,称为“阳虚症”,治疗时就要用温辅阳气的热药;阴偏衰的热象则属“虚热症”,或称“阴虚”,治疗时又应采用滋阴养阴、清虚火的办法。“治病求本”就是这个意思。
在养生保健上,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体内的阴阳消长应当与自然界阴阳变化同步协调,才可防病延年。《黄帝内经》有云:“夫阴阳四时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存其根。”
论24节气养生之立夏应该如何保健养生?
-------------------------------------------------------
易德轩大师网上线:【找大师网】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