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行呢?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有五脏就有六腑,五脏和六腑是经络关系。
肝为经,胆为络,心为经,小肠为络,脾为经,胃为络,分泌系统是胰腺,肺为经,大肠为络,肾为经,膀胱为络,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心为经,小肠为络,食物中营养,水分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脾脏输入肺,另一部分进入肾输入膀胱,当心有火时,会使小肠受热,受热后的水分进入肾输入膀胱,会出现尿热,尿痛,甚至尿血的现象,如果久治不愈时,就考虑调理心脏等。
脾为经,胃为络,胃是容纳食物的,象一个发酵器,脾象蒸馏器,提炼输送,二者配合,将营养输送到全身,由于经络影响,胃寒脾受湿,脾受湿困胃,所以胃功能减退。肺为经,大肠为络,肺受寒时,会出现腹泻,时间久了会出现咳嗽的现象,肺有火时,会产生便秘,便秘久了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负担。肾为经,膀胱为络,肾功能不全的人会出现膀胱炎,结石等。
在五行中,大家都知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脏里边就是说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有相生就有相克,在五行里隔位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脏里就是肝不好克脾,肝是帮助胆分泌胆汁儿的,肝功能不好时,立即对脾有一个坏影响,使食欲减退,厌油腻,腹胀,胃胀,所以肝大脾就大。
脾克肾:脾有生化气血作用,当这个功能差时,立即对肾有一个坏的影响。
肾克心:比如心脏病,治了几年,几十年,最后还是死于心脏病,也就是西医忽视了肾克心的道理。
心克肺当心有火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前胸痛,因为心克肺,是相互制约的。肺克肝:肺有火时,肝火更旺,反过来就困扰着肺。
从相克的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脏器有病时,其他脏器就会受到连及伤害,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病,并且在短期内不能治愈,就会变成慢性病进入恶性循环,恶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就是相克的连续,这样舟而复始的相克,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而健康就是体内成分之间的适当平衡,一个人只有身体平衡了,人才会直立地站在五行(自然界)当中。
当一项机能特别突出的不足,就破坏了和谐,失去了平衡,就形成了疾病,那么有病就要有药医,下面就把我们公司最基础,具有代表性的增建口服液介绍给大家,它具有既神奇又看似平淡的功效。
我们还可以通过颜面望诊来观察舟围人的健康状况。
从五窍,五体,五志,五味,五色来表现:
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
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的人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
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
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好,会引起鼻塞,鼻炎,鼻窦炎。
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炎,闹耳底。
五体:
肝主筋和指甲:久走伤筋,,筋伤肝衰,肝好筋自然柔软,肝不好腿抽筋,指甲有竖纹,不光滑。
心主脸:心脏不好的人早晨起来脸浮肿。
脾主肌肉:脾胃不和,肌肉就不发达,四肢无力。
肺主皮毛:肺功能不强,头发干燥,汗毛孔粗,皮肤无光泽。
肾主骨:肾功能不强时,影响骨骼健康。
从五志来看:情绪会伤肝,怒则伤肝脾气暴躁,控制不了天气,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喜则伤心,注意心情,乐极生悲,不要去那种过于激动的场合。
脾:思则伤脾。现在来自个方面非压力很大,情绪紧张,思虑过度,导致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面黄肌瘦。
肺:悲忧伤肺,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悲也悲,喜也悲,悲伤过度,不停咳嗽,时间久了开始咳血,形成肺结核而死。
肾:恐则伤肾.惊吓刺激肾功能膀胱内气功能不好您就说:吓得屁滚尿流.
五味:
肝功能不好的人少吃酸的美味不可多用.
心脏功能不全的人少吃苦的苦味入心苦的在血管里不易流动.
脾功能不强的人少吃甜食甜味入脾影响消化.
肺脏功能不强的人少吃辛辣的食物辛辣入肺.
肾功能不强的人少吃咸的咸味入肾咸味过重伤肾美味不可多用.
五色
肝功能不强的人脸色发青.
心功能不强的人脸色发红(高血压的人脸色发红)
脾胃不和的人脸色发黄无光泽.
肺脏功能不强的人脸色发白(结核的病人过午发烧脸色发红)
肾功能不强的人脸色发黑因为肾过滤毒素的.如肾脏不好毒素虑不出去反射到脸上所以脸色黑.
肺,大肠为金.肝,胆为木.肾,膀胱为水.心,小肠为火.脾,胃,胰为土.五行相克相生.治疗疾病不可单一入手.其方法(包括调养),每种疾病至少二十五种,应择优,排好顺垿.分阶段治疗.
人体的发病因素
1.情绪人是有思维,有感情的,人的情绪变化会对健康有明显的影响.2.气候气候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又一因素.3.饮食(1)偏食(2)伤食(3)停食4.滥用药物.5.环境污染主要指水质,空气,噪音.
五脏的生理(肾)
肾中医认为肾的功能是藏精生髓生骨为生育发育之源又主纳气主水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于发.1.血液循环的过滤器.2.肾主生殖.3.肾主水(泌尿).4.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5.肾纳气人体呼吸虽然是肺所生,但吸入之气必须纳于肾.6.絡膀光.7.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五脏的生理(肝)
肝中医认为肝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1.主免疫,肝有解毒功能.2.肝藏血,肝是血液的储存器,向心脏供血.3.主谋虑,考虑判断事情的跑力与肝胆有关.4.主筋,其华在于爪.久走伤筋,筋伤肝衰.5.开窍于目由于肝胆经络走向眼睛,肝胆有病变会影响眼部.6.消化胆汁是由肝脏分泌进入胆囊和十支肠,帮助肠道消化吸收营养.病变出现上逆苦水,消化不良,胃胀,腹胀.7.络胆出现胆结实,胆囊炎等.
五脏的生理(脾)
脾中医所指的脾,主要指消化吸收功能而言,脾主晕化通血,主肌肉及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于唇.1.脾与胃有经络关系,胃是容纳与腐熟食物.脾是吸收输送营养到心,肝,肾,胃,肺,大脑和四肢.2.脾生血主运化,它将营养输送到血液中.3.脾通血脾脏有统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跑力.4.脾主肌肉脾健康肌肉发达有力.5.脾主四肢功能好,四肢有力.6.脾向全身控制提供水液.脾脏输布功能紊乱全身浮肿.7.络胃胃寒则脾湿.
五脏的生理(肺)
肺肺是宰相,开窍于鼻,配合心控制全身,也参与意识活动,忧悲易伤肺.1.主呼吸.2.通调水道.水道不通会出现浮肿.3.主皮毛皮毛感受到气温,疼痛首先反射到肺.4.络于大肠.
五脏的生理(心)
心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为人体血液动力所在,并认为心主神志,开窍于舌,其华在面.1.心是推动血脉运行的脏器,属火,是泵.它的功能出现问题,整个五脏六腑都出现问题.2.主思维每个脏器与神经都有关系.古人把神赋予心,由阴气,阳气相互作用而成,精神体现人的意志.把魂赋予肝,魂是随着精神而活动叫灵魂.如:痰迷心窍---癫痫(西医).3.心主汗,汗为心之液.过多的流汗会导致心脏衰竭.自汗,盗汗,手足潮湿也说明心脏有病变.4.心开窍于舌心有病变在舌反映抽敬.舌为心之苗.心血不足舌质淡白,心火旺(上)则舌质红,甚至舌体糜烂.心血淤滞舌质紫暗或现瘀点,瘀班.5.络小肠心有火使小肠受热,受热的水分进入膀胱.出现尿痛,尿涩,尿热甚至尿血.
六腑的生理(胆)
胆附于肝.内藏"胆汁",胆汁注入大肠,促进食物消化.胆气与人的精神情志有关.惊悸,失眠,多梦,等精神情志症状,也从胆方面治疗.胆病:呕吐苦水,胆液外溢身,面目发黄等症状.
六腑的生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1.胃胃主主受纳,腐熟水谷.中医称胃:山谷之海.胃谓后天之本,人以胃气为本.胃气不衰病愉快.2.小肠小肠分清浊.清为精养.浊为糟粕.吸收精养,经脾输送身体个部分利用,剩余水.下输膀胱.小肠病变,影响消化,小便异常.3.大肠大肠接受小肠下注物.大肠虚:肠鸣,大便泻等.大肠实:大便秘等.4.膀胱膀胱是人体水的代谢器官之一.津液通过下焦阳气,而为尿排除体外.5三焦三焦总司人体汽化,水谷精微生化精养,水液代谢.上焦司呼吸主血脉,谓气.中焦熟水谷,吸精养通肺化生营血.下焦分清浊.
五脏的病变反映
1.肾:腰酸腿痛,腿沉,小便不顺,下肢浮肿,头晕,耳鸣,性冷淡,高血压,不育症,结石,炎症,关节痛,呵喘不止.2.肝:口干苦,耳鸣,聋,偏头痛,手脚抽筋肝区痛沉,易怒,多疑,恶心,呕吐,易感冒,经期不正常,行走不稳等.3.脾:口臭酸,食欲退,爱睡,头身沉重,皮肤瘙痒,胃反酸,隐痛,口,鼻,牙出血,便血,大失血等.4.肺呵喘,咽干,多痰,浮肿,口鼻皮肤干燥,呼吸无力,大便干稀不定.5.心:胸闷气短,心率不齐,胸心痛,失眠多梦,多汗,眩晕,口舌青紫,心悸,口舌生疮.
五脏病变脸部的反映
1.肾:颧骨到耳之间,到下巴为肾反射区.2.肝:鼻梁中段和两侧为肝胆反射区.3.脾:鼻子尖是脾,两侧是胃.4.肺:前额和两眉中间是肺.5.心:额头,两眼间是心,心血官反映区.6.小肠:鼻翅到眼外角是小肠.7.大肠:鼻翅两侧大肠.8.脑:两眉间.9.生殖系统:上下嘴唇.10.心压力:印堂上.突发变化有病变,颜色发白,黑斑,红,脓包,红丝等.
内分泌(激素)
1.甲状腺:喉部.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基本生理过程.2.甲状旁腺:棕黄色大豆大小的小体.调节钙代谢.不足,血钙下降,手足抽筋.亢进易骨折.3.肾上腺:4.脑垂体:生长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促激素.5.松果体:7岁后萎缩,具有抑制性成熟.6.胰岛腺:控制碳水化合物的代谢.7.生殖腺.激素,黄体(女).
不要保持一种姿势
人体的坐、卧、站、走、看、思六种本能,不能劳累过度,否则会影响健康。
久坐伤肉:长坐不动,血液停滞,会使臀部以及下肢肌肉纤维萎缩,引起肌肉伸缩无力。同时长坐还影响消化器官正常功能,形成消化不良,胃满涨气,食欲不振,导致胃疾。
久卧伤体:长期卧床不起,嗜睡不动易使新陈代谢功能低下,精神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疲倦不堪,全身无力。
久站伤骨:长站会影响下肢静脉血流上行回流不畅,极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和足部麻木,还可出现足背面浮肿。由于长站,关节僵直,关节不活,腰背酸痛,重者还会引起关节炎的发作。
久走伤筋:饭后散步,对身体有益。但徒步长走,会造成下肢关节韧带过度疲劳,引起韧带拉伤等症状,尤其是老年人更易产生此类情况。
久看伤血:看书看物时间过长,会使眼肌和视网膜疲劳。眼肌麻痹,视物不清,模糊重影,中医称曰“目瞩肝”、“肝藏血”,故谓之肝血不足,长看伤血也。
久思伤神:长思会头晕痛,影响睡眠,造成神经衰弱等症。
并不令人费解的五行学说
有朋友问:你总是说这个穴属火,那个穴属水,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属水属火的究竟是怎么规定的?“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医的五行学说。有不少人反对该学说,或言之为封建糟粕,故弄玄虚;或说其牵强附会,不符科学。对我而言,五行学说是祖先留给后人的思维工具,用来学习中医,方便顺手,就像我们吃面条用筷子好使,何必非要换成叉子呢?
按照五行学说,肺、大肠属金,心、小肠属火,肝、胆属木,脾、胃属土,肾、膀胱属水,心包、三焦也属火。某条经络上的穴位,一方面同属于这条经络的属性,如肺经的穴都有肺经的“金性”;另一方面,每条经还依五行(金、木、水、火、土)各自构成五个特定穴(井、荥、俞、经、合),叫“五输穴”。输就是“传导”的意思,古人最善比喻,把经络的传导比喻为水流从小到大,从浅入深的变化过程。下面简单说一下“五输穴”各自的含义。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肺经的少商穴和脾经的隐白穴。“井”就是水的源头,“井之为义,汲养而不穷”。
“荥”(xing)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脚掌)趾关节上,如肺经的鱼际穴和脾经的大都穴。“荥”的意思是迂回的小水,像山溪细流。
“俞”(shu)穴多位于掌腕或跖关节部,如肺经的太渊穴和脾经的太白穴。“俞”是灌注的意思,像山泉的瀑布,倾泻而下。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如肺经的经渠穴和脾经的商丘穴。“经”是主道,像宽广的江河,畅行无阻。
⊙鱿”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肺经的尺泽和脾经的阴陵泉。⊙鱿”喻做江河之水汇入大海。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少商穴和隐白穴;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上,如鱼际穴和的大都穴。俞穴多位于掌腕或跖关节部,如太渊穴和太白穴;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如经渠穴和商丘穴;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尺泽和阴陵泉。
五输穴以“井、荥、俞、经、合”来说明经气由四肢末端向心脏方向流注于肘膝关节,经气由微至盛,由浅入深,汇入脏腑的过程。五脏(心、肝、脾、肺、肾)所主的经络叫“阴经”,六腑(小肠、大肠、膀胱、胆、胃、三焦)所主的经络叫“阳经”。不管是阴经还是阳经,都有其各自的五输穴,各自的属性也完全不同。阴经的“井”属木,“荥”属火,“俞”属土,“经”属金,⊙鱿”属水。而阳经的“井”属金,“荥”属水,“俞”属木,“经”属火,⊙鱿”属土。对于这些属性,其实大家可以不必强记。“五输穴”在一条经络中的功能,就像是一个公司里不同部门主管的作用,中医经典《难经》上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井主“心下满”,是指胃脘部痞满,郁闷之症。五脏六腑皆有可能成为“心下满”的原因,如果因脾胃不和引起,可刺激脾的井穴“隐白”,胃的井穴“厉兑”。若因肝气郁结引起,可刺激肝经的井穴“大敦”。若因大便不通引起,可刺激大肠经的井穴“商阳”。
荥主“身热”,身热可理解为“上火了”,如发烧,咽喉肿痛,可选肺经荥穴“鱼际”。口疮,小便短赤,可选小肠经荥穴“前谷”。口臭,大便燥结,可选胃经荥穴“内庭”。心烦不眠,五心烦热可选心经荥穴“少府”。牙龈肿痛,眼红赤,可选三焦经的荥穴“液门”。各经络的荥穴可以配合使用,去热功能效果更佳。
俞主“体重节痛”,“体重节痛”是指浑身酸懒,身体倦怠,关节疼痛。如膝关节肿痛,行走困难的,可选肝经俞穴“太冲”,胆经俞穴“足临泣”,上肢关节痛,可选肺经俞穴“太渊”,心包经俞穴“大陵”。白天倦怠嗜卧,无精打采,可选脾经俞穴“太白”,肾经俞穴“太溪”。若是感冒引起的肢体酸痛,可选膀胱经的俞穴“束骨”,胃经的俞穴“陷谷”。俞穴具有健脾去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
经主“咳喘寒热”,“咳喘寒热”是说经穴善治咳喘之症,且无论是寒性、热性以及阴虚、发热的咳喘,都可选择经穴治疗。《内经》上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如外感咳嗽,可选肺经的经穴“经渠”和膀胱经的经穴“昆仑”;肾虚的咳喘,可选肾经的经穴“复溜”;肝火旺引起的咳嗽可选三焦经的经穴“支沟”;肺气不足的咳喘,可选脾经的经穴“商丘”。经穴有清肺化痰,理气镇咳之效,平日可作为保养肺脏和预防咳喘的要穴。
合主“逆气而泄”,若胃气上逆则呕吐,可选胃经合穴“足三里”;胆汁上逆则嘴苦,可选胆经合穴“阳陵泉”;肺气上逆则咳喘,可选肺经合穴“尺泽”;脾虚便溏腹泄,可选脾经合穴“阴陵泉”;肾虚遗尿,遗精,可选肾经合穴“阴谷”。《灵枢·四时气》中说:“邪在腑取之合”;《内经·咳论》说:“治腑者治其合”,都是在强调合穴善治脏腑之病。
五输穴的效用非常广泛,这里只是简单地略述其皮毛,让大家有一个简单的印象。知道了穴位的五行,就可以试着用在日常保健上了。如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有人总说买不到参苓白术丸,而这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
学会了五输穴的用法,您可以灵活地搭配出许多免费的中成药来。而且是最正宗且无毒副作用的良药。不要着急,穴位很多,但不用一下子都掌握,学中医,一定要一点一点渗透进去。中医的精髓,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人性化的科学,需要灵感,需要领悟,需要身心交融,更需要宽大的胸怀。
类别:黄帝内经讲义|评论(0)|浏览(1)从五行的角度查找脏腑的病因2009年02月27日16:24从五行的角度查找脏腑的病因根据宇宙八大规律规律之一“五行生克制化律”,在五行之间,都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微妙关系。我们生命的各维层之间也同样存在五行相生相克的制化关系。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
五行生克制化图
1、从五行的角度查找脏腑的病因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肾属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按照上图箭头所指五行的顺垿,逐一相生,隔一相克。按照这一生克规律,在特医临床实践中,无论是诊病治病,都可以从五行生克的程垿上进行诊治。
例如:一个人腿痛,是由于腰椎和尾椎不通引起的,腰椎和尾椎不通,又是因为肾不通,肾不通根又在肺上(金生水),肺不通根又在脾上。一个腿痛的问题,结果查找到脾上,这样才能找到根本的病因。如果从表象上看,病虽然是在腿上,但是,如果只从表象上来治腿,就不会取得较好的疗效。只有从五行的生克关系上去查找病因,才能从根本上准确地找到病根。治病的程垿也是如此,要想治好腿部的疾病,可能先要从脾治起,然后治肺、肾,最后才治腿。
又如:对于心脏病患者,心属火,木生火,要想治好心脏,就先要查肝(肝属木),继续查肾(水生木)。所以,要想调好心脏,也可能先要治肾和肝,最后才治心脏。这样才能取得较彻底的疗效。
2、把“五行生克制化线”与“生命层次控制线”融为一体的辩证施治
前面我们已经讲述了“生命层次控制线”的辩证施治程垿,在此又讲述了“五行生克制化线”的诊治程垿。下面讲的是,如何把这两条线融为一体的辩证施治方法。
(1)五行在脉轮层次的应用
通过特医临床实践证明,人体最重要的脉轮位置都在脊椎两旁的俞穴上,所有的经络和内脏都由这些俞穴对应的脉轮所控制。比如,心俞控制着心经及心脏;肾俞控制着肾经及肾脏。如果想治疗心脏,首先要治通心俞及心经,这是按照“生命层次控制线”的程垿来治疗。如果把“五行生克制化线”与“生命层次控制线”融在一起运用,从俞穴这个层次上就得出以下程垿:
例如,心俞(火)不通,要查测肝俞(木生火)是否通畅,肝俞如果也不通,还要继续查测肾俞(水生木)是否通畅。
又如,肺俞(金)不通,先要查测脾俞(土生金)是否通畅,如果脾俞也不通,还要继续查测心俞(火生土)等俞穴。
治疗的程垿也是如此,如上例心俞不通,就可能先要把肾俞治通,然后治通肝俞,最后才治心俞。
(2)五行在经络层次的应用
当所要治的脉轮通畅之后,按照“生命层次控制图”的程垿,下一层次是调理经络。在一般情况下,当脉轮通畅之后,它所对应的经络就会自然通畅,如果还不通,此时就需要再对经络进行调理。调理经络也同样按照“五行生克制化线”的生克关系来调治。
例如:肺经(金)不通,按照五行的相生关系应该查测脾经(土生金)是否通畅,如果不通,还要继续查测心经(火生土)是否通畅。
对于经络的治疗也是按照五行的相生关系来逐一调治。比如上例,肺经不通,按照查测后的结果,就可能先要调理心经,再调理脾经,最后再调理肺经。这样治疗方法,等于在疏通河道时,只有先疏通上游,然后再疏通下游的程垿,才能得到较好的疗效。
在我们的饮食中,五味也对应五行及五脏,辣味入肺,咸味入肾,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甜味入脾。根据这一原理,当肺埸能过高堵塞时,就应该少吃辣椒,如果仍多吃辣椒,就易加重病情。如果脾脏不好,就应该少吃甜食,如果仍多吃甜食,就易加重病情。其它各味皆应如此注意。
另外在判断病因时,还要考虑到心理对应五行的关系,例如:脾有病,一般是因为思虑过多或爱吃甜食,以及心脏有病,火不生土;肝脏有病,一般是因为爱生气发怒或爱吃酸食,以及肾脏不好,水不生木;心脏有病,一般是因为爱紧张、提劲或爱吃苦味食品,以及肝脏不好,木不生火;肺有病,一般是因为爱悲伤或爱吃辣椒,以及脾脏不好,土不生金。还有平时饮食经常过量,造成实火,由火克金,气往上顶,肺气不能下行,引起咳嗽、咽炎以及痰多,如有这些现象,以节食或辟谷疗效较快;肾有病,一般是因为肺有病或爱吃过咸的食品;以及胆小常受惊吓,恐惧;还有就是淫欲过望,房事过多;另外就是打一些消炎针造成的肾衰。
以上讲得虽是“五行生克制化线”,但同时又与“生命层次控制线”融合在一起进行诊病和治病,这就是从多维层全方位的角度来处理疾病,而不是呐痛治呐。这种辩证施治的方法,可使人类在诊治疾病的领域里向前迈进一大步。
三、人体气路循行线
在特医临床中发现,人体的各个脏腑都会自动产生不同的气和光。一但某个脏腑堵塞不通,这个脏腑之气就运行不畅。而且还发现,人体的炮气是按照后升前降的循环路线运行的。当把人体的肾气调出之后,肾气就会自动沿着脊背向上运行。当把人体的肺气调出之后,肺气就会沿着胸腑部自动向下运行。因此,在人体中形成了一个后升前降的气路循环线。在这个气路循环线上,无论呐一个部位不通,就会造成这个气路循环线的不顺畅。
临床中还发现,在这个气路循环线上,最重要的是肾和肺,肾气向上行,肺气向下行。因此,肺气和肾气是决定人体气路循环运行的关键脏腑。
临床中还发现,肾脏抽敬的气是凉气,心脏抽敬的是热气,这一凉一热的两种气只有达到平衡时,人体的体温感觉才能平衡。如果心气过热,肾气较虚,人体就会造成阳盛阴虚,产生热症上火。如果肾气过望,心气过虚,人体就会产生阴盛阳虚,形成寒症。根据以上临床实践证明,人体气路循环是否能够通畅运行,与各脏腑之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人体气路循环线上,如同一环形的水渠,无论呐一个部位堵塞,都会造成这个循环线的不畅。因此,要想使全身各部位都能保持通畅无阻,就不能只从某一个部位的通与不通来考虑问题,要从这个气路循环线的整体来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才能得到全身的通畅。这也是一种全方位考虑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呐痛治呐的表象和局部的处理。
根据以上原理,我们在治病的时候,不仅要把“生命层次控制线”和“五行生克制化线”融在一起来处理疾病,而且还要把“人体气路循行线”也融合在一起来处理疾病,这样才能在全方位多维层的高层次上全面地处理疾病,使疾病得到全面的控制,取得较好的疗效,并在此基础上使疗效得到巩固。
综上所述,使我们在原来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方面有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这对于人类防治疾病思路方面,会由此而产生一个新的突破和飞跃,理的突破就是思维的发展,理通法自明。将会在此抛砖的基础上引出无限的玉成。
展望未来,人类在防治疾病方面,必将会形成中、西、特三医结合的医疗体系,在世界完整医学体系的组合中,将会使人类在医疗方面得到更大的收效和福报。
五行疾病与脏腑
五行疾病与脏腑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是身体的精、气、血所对应的部分的不谐和引起的,在内是脏腑,在外是肢体。八字中干支五行生克中,干支太旺或不及,都是发生疾病的炮在原因。
金主刀刃、刑伤;水主溺舟水而死;木主悬梁自缢;或遭毒蛇猛兽侵噬;火主夜眠颠倒、蛇伤、汤火伤;土主山石崩压、泥陷墙崩。
天干与内脏腑相关。有诗为证:
甲肝乙胆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是大肠辛属肺;壬是膀胱癸肾藏。
天干、地支与外肢相关。有诗为证:
甲头乙项丙肩求,丁心藏胁己属肚;
庚系人脐辛为股,壬胫癸足自来求。
子疝气;丑肚腹,寅臂肢,卯目手,辰胸背,巳面齿,午心腹,未脾胸,申咳疾,酉肝肺,戌背肺,亥头肝。肝乃肾家苗,肾乃肝之主。肾通于眼,胆藏魄,肾藏精,心藏神,脾藏气。
【木】命见庚辛申酉多的人,多见肝胆之疾,易惊、虚、怯、痨、呕、血、头眩目昏、咳喘、头风、脚气、瘫痪、口眼歪斜、风症、筋骨疼痛等疾。外主眼疾、皮肤干燥、发少、损伤之患。女亦主坠胎、血气不调等。小儿夜惊啼、急慢惊风、咳嗽等。《经》云:筋骨疼痛,盖因木被金伤。
【火】命见水佳謦子旺地主小肠心经之患,内则颠疯、惊风、斯哑、心痛、口舌生疮、潮热发狂;外则眼浊或失明、小肠走气、毒疮坏血;小儿痘疹;女人经血不止等疾。火命性燥。
【土】命见木甲寅卯于旺乡,主胆胃经受伤,内则反胃、气噎、鼓胀、泄腹、黄肿、不能吃东西、呕吐伤脾;外则皮肤干燥和小儿疳积、脾疾、口舌生疮、左手有毛病;土性主温,多则淹滞,面色黄、精神不振。《经》云:“土虚乘木旺之乡,脾受伤论。”
【金】命见火及巳午于旺乡,主大肠肺经之病,主咳欧、孝喘、呕吐、肠风痔痿、胆怯、失魂落魄、易疲乏、外则皮燥、烂鼻、鳞背、脓血等病。《经》云:“金弱遇火炎之地,血疾无疑。”
【水】命见土及四季旺月,主膀胱肾经得病,内症有遗精、白浊、盗汗、虚损、耳聋、伤寒、感冒;外有牙痛、疝气、偏坠、腰疼、肾气淋漓、吐泻疼痛等疾;女人有胎崩、白带等。水性属寒,面红或黑。《经》云:“下元冷疾,只缘水值土伤。”
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是身体的精、气、血所对应的部分的不谐和引起的,在内是脏腑,在外是肢体。八字中干支五行生克中,干支太旺或不及,都是发生疾病的炮在原因。
金主刀刃、刑伤;水主溺舟水而死;木主悬梁自缢;或遭毒蛇猛兽侵噬;火主夜眠颠倒、蛇伤、汤火伤;土主山石崩压、泥陷墙崩。
天干与内脏腑相关。有诗为证:
甲肝乙胆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属肺;壬是膀胱癸肾藏。
天干、地支与外肢相关。有诗为证:
甲头乙项丙肩求,丁心藏胁己属肚;庚系人脐辛为股,壬胫癸足自来求。
子疝气;丑肚腹,寅臂肢,卯目手,辰胸背,巳面齿,午心腹,未脾胸,申咳疾,酉肝肺,戌背肺,亥头肝。肝乃肾家苗,肾乃肝之主。肾通于眼,胆藏魄,肾藏精,心藏神,脾藏气。
【木】命见庚辛申酉多的人,多见肝胆之疾,易惊、虚、怯、痨、呕、血、头眩目昏、咳喘、头风、脚气、瘫痪、口眼歪斜、风症、筋骨疼痛等疾。外主眼疾、皮肤干燥、发少、损伤之患。女亦主坠胎、血气不调等。小儿夜惊啼、急慢惊风、咳嗽等。《经》云:筋骨疼痛,盖因木被金伤。
【火】命见水佳謦子旺地主小肠心经之患,内则颠疯、惊风、斯哑、心痛、口舌生疮、潮热发狂;外则眼浊或失明、小肠走气、毒疮坏血;小儿痘疹;女人经血不止等疾。火命性燥。
【土】命见木甲寅卯于旺乡,主胆胃经受伤,内则反胃、气噎、鼓胀、泄腹、黄肿、不能吃东西、呕吐伤脾;外则皮肤干燥和小儿疳积、脾疾、口舌生疮、左手有毛病;土性主温,多则淹滞,面色黄、精神不振。《经》云:“土虚乘木旺之乡,脾受伤论。”
【金】命见火及巳午于旺乡,主大肠肺经之病,主咳欧、孝喘、呕吐、肠风痔痿、胆怯、失魂落魄、易疲乏、外则皮燥、烂鼻、鳞背、脓血等病。《经》云:“金弱遇火炎之地,血疾无疑。”
【水】命见土及四季旺月,主膀胱肾经得病,内症有遗精、白浊、盗汗、虚损、耳聋、伤寒、感冒;外有牙痛、疝气、偏坠、腰疼、肾气淋漓、吐泻疼痛等疾;女人有胎崩、白带等。水性属寒,面红或黑。《经》云:“下元冷疾,只缘水值土伤。”
心为首掌理身心活动
舌象望诊辨认心血管疾病
记者?鼣\宝仁/报导
至于心脏,向来为被认为人体最重要的脏器,现代医学将心脏比喻为人体的马达;借着心脏压缩的过程,将血液输送至各器官细
胞,因此心脏机能健全与否,直接影响身体各部位器官。
李威练表示,中医对心脏的看法,除了做为供给血液的器官外,更认为「心为一切之主」,不但主导血脉运行作用,还是人体生命活动与精神思维的重镇,心血充足与否是影响个人思考、记忆力的重要因素,例如常用以增强学习记忆的「天王补心丹」,就是以「补心」为首。
除了供应脑血循环外,中医认为思虑与情绪也会影响心血供应状况,例如心情沉重、感觉「心痛」时,往往出现胸口闷痛的症状,现代医学发现情绪是影响血压变化的重要因素,中国医学则早在数千年前即有类似记载。
「心开窍于舌」,舌头的形状、色泽、舌苔等情形,都与心脏的变化有关,近代中医学者更研究发现,从舌象的望诊即可辨认心脏血管疾病的变化,例如出现青绛舌现象,代表心肌缺氧、血液循环不良,即连脑中风的前兆,中医也可藉由舌象的望诊发现征兆,进行防治工作。
心血运行顺畅与否,还须藉助足够的「气」来协助。中医认为人体的元气须经过肺的出入敷布,而中医所称肺脏,除了肺叶之外,还包括所有呼吸系统及皮毛。邱戊己表示,肺与心、气与血相互作用,密切联系,肺气的运行,与血液的调节有关,因此人体的气血是否充足,可从心肺功能的检测窥见一斑。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为目的,遵循阴阳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通过各种方法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如果您也想增强体质、颐养生命、延年益寿,那就赶快行动,牢记文中的养生要点及相应的经典语录吧!
1.男女有别
经典语录:男子属阳,性多刚悍,以气为本,又多从事体力劳动,耗气较多,故养生调适多以益气固阳为主;女性多柔弱,以血为先,养生调适宜补血而养阴。
2.人生有垿
婴幼儿期
经典语录:鉴于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养护其“稚阴”、“稚阳”为要,即饮食用药忌峻猛,慎用过于寒热之剂,药量宜轻而病愈即止。
青壮年期
经典语录:此期可耐药物,故调摄当视个人体质之偏而调理阴阳。
老年期
经典语录:女子四十九岁左右,男子五十六岁左右,便开始进入生理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不足的老年期。老年人的调摄,当以补为主,时时顾其正气,方能使阴阳保持相对平衡,以达到健康长寿的趴的。
3.顺天时以养生
经典语录:一年四季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不同时垿,生物界顺此阴阳消长之机,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命节律,人亦当应之而护养阴阳。
4.按月亮盈亏而补泻
经典语录:中医认为,人体阴阳、气血、经脉的虚实变化,与月亮的盈亏有着密切的关系。月满时阴阳气血多实,则应少进补品;月亏时阴阳气血多虚,则应少服攻伐峻猛泻下之药。
5.随昼夜晨昏而调摄
经典语录:清晨至日中阳气生而盛,应顺之而养阳,应在清晨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使气血调畅,有助阳气生发;日暮至夜半,阳敛而藏,人当少组就事,无扰筋骨,以顾护精血而养阴。
6.按体质差别而补养
经典语录:不同的食物可以引起体质的不同,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种族都存在体质上的差异。体质的差异概括起来不外乎阴阳的偏盛偏衰,其摄养的原则,当辨体质之差别而补益阴阳,视个体之异,或补阴为主,或益阳为要。补阴助阳,益阳以配阴,就能“源泉不竭”,“生化无穷”,健康长寿。
7.饮食养生须五味调和
经典语录:中医称脾胃为⊙鲶天之本”。凡养生者,无不以脾胃为根本,调摄之要,当健脾益胃,而饮食调摄又是健脾益胃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饮食调理时要注意忌饥饱、莫寒热、宜清淡、避生冷、细咀嚼这些比较容易操作的事项。中医认为,饮食之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亲和性。因此,饮食养生须五味调和,方能滋养五脏之气,否则饮食过于偏嗜,则会导致营养不足,诱发多种疾病。
8.运行气血多运动
经典语录:人之气血,贵在升降出入有常,运行不息。故善养生者,必调和气血,使之舟流不息,而运行气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多运动。中医运动养生的炮容极为丰富,种类甚广,方法极多,如气功、导引、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按摩、散步、慢跑、登山等。中医对运动养生锻炼讲求意、息、行动的和谐统一,即意守、调息、行动的协调统一。同时,强调运动养生也要讲究适量,不可过劳,否则会有害于健康。
9.平性怡神养天年
经典语录:人之情志活动,与气机密切相关。情志调畅,有助于气机平顺;情志不舒,则气机紊乱或郁闷。养生旨在静神,怡情养神、清心毗神、逐扰安神、怡情畅神、平性怡神.
10.上工治未病
经典语录:治未病有两种含义:一是防病于未然,二是既病防变。因此,一旦患病,不可讳疾忌医,以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四)
-------------------------------------------------------
易德轩大师网上线:【找大师网】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