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通趣谈之 称孤道寡论比劫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一句命理口诀的本质——“若见比劫是非来”。
比肩劫财,乃是与日元同五行之干,有扶身之用。在六亲上,为自身是兄弟姐妹,朋友。
此句口诀,不论日元是否喜用比劫,一律论“是非”来。是否过于武断?不!用比劫,即使为喜,也有忧。
此句口诀论的是行运遇比劫,而原局也不喜见比劫。
而将这个口诀推到极致,便会是另外一句话:最是无情帝王家。
在问鼎权力巅峰的同时,帝王接班,巩固最高权力的首要任务,便是对“比劫”的残酷杀戮。
始皇帝嬴政,杀弟成蟜,太后赵姬两位私生子被装进麻袋摔死。
秦二世胡亥,登基后,一口气杀死了自己的22个兄弟及10个姐妹,几乎将赢氏血亲荼毒殆尽。
汉文帝刘恒,登基前,命令夏侯婴和刘兴居“打扫”皇宫,将少帝刘宏“请”出皇宫,当晚接管中央禁军,连夜起草诏书。少帝刘宏和他的几个兄弟被杀死。事实上,在此之前,刚刚死去的吕后已经几乎杀光了刘邦的子孙。
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杀兄。
九子夺嫡,雍正即位后,陆续杀掉八阿哥,九阿哥,幽禁十四阿哥。
……
诸位明白,对于开国皇帝来说,开国之前,都是与功臣称兄道弟的,所以立国之后,为巩固权位,杀功臣,便成了一个例行步骤。
在问鼎权力巅峰的道路上,邻国称王称皇的,凡是与自己在大义名分上站在同一高度的,也要铲除!所以又有如下史实:
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召南唐后主李煜到汴京朝见。李煜担心自己被扣押,就派徐铉到汴京求和。赵匡胤大怒,因按剑谓铉曰:“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血淋淋的历史一遍遍在诉说着,要问鼎巅峰就必须称孤道寡,第一步,就是要杀比劫“祭旗”。最高权力者对“比劫”的厌恶,可见一斑。孤家寡人,看似是个不好的词汇,但造成孤家寡人局面的,却是他们自己。
为什么?
回归现实人生的社会结构,从古至今,都是金字塔结构。
当同一社会处境、位置上的人(比劫)越多,那么单个人等的社会资源、话语权的分配就一定会越少。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同辈人之间,同事之间,或者存在利益分配困境的人之间,很难存在真正的友谊。
人们刀兵相向的对象通常不是领导,上级,豪强,也通常不会是金字塔下一级次的人,而是平视过去的“比劫”,只有战胜他们,才可以再往上走。
如果原局或者大运见比劫,不论是喜是忌,都容易处于不得不与人持续竞争内耗的处境,无论做什么都要受人掣肘。最终的结果,就很难成为一名独当一面,顾盼自雄,独撑一片天地的领导者,换句通俗的话说:泯然众人矣。
我们再回到命理本身,再问一次为什么“若见比劫是非来”?答曰:十神生克。
印→生→日元、比劫:则代表比劫要与你共享大义名分,共享来自上级或者贵人的恩泽雨露。就如同九子夺嫡,太子之位只有一个,如果康熙只有一个儿子,还用夺吗?但他有九个,就把朝政各方面权力分配下去,让他们共同赛跑竞争。
日元、比劫→克→财:则代表比劫要与你争夺社会资源。大的方面来说,两次世界大战为何发生?都是各个国家为争夺殖民地之“财”,小的说,一笔拆迁款到账,多少兄弟姐妹反目成仇?又有多少公司的合伙人走着走着一拍两散?
而如何解决掉比劫?
只有官杀!要么走官杀运,要么不假外求,培养自身的官杀心性。
我们在“无杀不为高”的本质是“枪杆子里出政权”那篇文章里有所详述。
知乎 - 安全中心
mp.weixin.qq.com/s?__biz=MzAxODM2NDEzMA==&mid=2247484778&idx=1&sn=492d5c008cfc44f315f6dbc26c2c938b&chksm=9bd626e7aca1aff1e48fb467cc9eea579db65d11bea1b7546a3b5eeabadf0c22fb3e3ff31d16&scene=21#wechat_redirect
如果说财官印三宝是代表人性本善的一面,那么枭伤杀劫,则代表人性本恶的一面。
历代帝王,无不是谤满天下,而誉满天下。
在他们称孤道寡的同时,人性的善与恶在他们身上,形成了最为极端的复杂的碰撞与融合,就像汉文帝爱民如子创造了文景之治,同时为了巩固权位,在登基之前杀了四个儿子,又在登基之后继续杀吕后没有杀光的刘氏宗亲,这是否也间接导致了其迷信性格,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政治是带有原罪的。这是基因里带来的,也是阴阳之至理。
或者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吧!是人,都该有些“霹雳手段”。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