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口诀
先了解一个名词,“水口”。
水口,本是风水学中的一个术语,指水流入之处,或水流出之所。
在堪舆术盛行的徽州,风水信仰一直被徽州先民所推崇,在他们看来,水不仅象征着财富,更象征着村落宗族人丁的祸福兴衰。
因此,对于徽州人来说,水口作为一个村落水系的总枢纽,既掌控了一个村落的风水,也代表了一个村落的灵魂。
1
地 之 门 户
徽州,是一个古老的地理概念,原名新安、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为徽。
明清之际,说到徽州,人们爱说“一府六邑”,大致是说它包括绩溪、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当然,还有今天已经划归江西的婺源。
从地理环境上看,徽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单元。早在南宋淳熙《新安志》中记载,徽州有着“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的说法,是指在这个群山环绕的封闭环境中,徽州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文化。
徽州在历史上曾经历了三次大的移民迁徙,那些饱尝战乱之苦的中原人来到徽州后,发现这里小桥流水、景色怡人,恍如走进了世外桃源一般,期望在这里建立一个稳定美丽的家园。
据研究者考证,水口便是中原文化与徽州土着文化交融后的产物。
在这个“山限壤隔”的地区,江河水系成为了徽州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渠道。
独特的地理环境加上聚集的水系,徽州先民逐步形成了娴熟的理水技艺, 表现出高超的理水智慧。
按照徽州民间的说法,水口是地之门户,故有“入山寻水口,登局定明堂”的说法。
每个村落水口布局设计,讲究“开天门,闭地户”,融入徽俗民情,荟萃生活情趣,使山与水、村民与自然和谐统一。
2
水 口 文 化
山、水、树是徽州水口的三大要素。
理想的水口是“两山对峙,涧水环匝村境”。一般水口选址遵循着前有朝阳山,后有倚龙山,溪水似玉带,是为“狮象把门,园林锁口。”
树木的选择多有讲究,最常见的是以银杏、槠树、松树、榆树、樟树为主,力求达到“绿树村头合”的意境。
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村落里潺潺的流水,这是水口布局的灵魂,最能体现徽州先民的独具匠心。
《仁里明经胡氏宗谱》里有如此一段叙述:“狮象蹲踞回互于水上,或隔水山来缠裹”。
在自然条件之上,加以人工的干预,进行“水口”营造。
风水理论中认为水即财富,为了防止它外流,先民们便会修建水口,将水留住了“财”可用之不竭。
在水口修建时常会建筑桥梁作“关锁”,辅以亭、堤、塘、树等镇物,达到留住财富之气、文运之气的作用。
或是辅以文昌阁、星楼、文峰塔等高大建筑,逐渐形成的“水口园林”,这里往往会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看似千篇一律,实则千变万化。
3
四 大 水 口
徽州府、呈坎、唐模、宏村四处的水口,堪称徽州水口的经典。看过这四处水口园林,每一位游人都会由衷感叹徽州先人的聪慧。
徽州府水口-渔梁坝
渔梁坝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在徽州人的心目中,渔梁坝的地位是极为重要,一是泄洪防旱,二是截流行船,三是美化环境,历朝历代都把坝之兴衰作为徽州兴衰的标志。
如今的渔梁坝,俨然一位宠辱不惊的老者,褪去了过往的繁华,变得沉静安稳。
唐模水口
说到水口园林,必然提到唐模——“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
唐模水口园林檀干园建于村东,取《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意得名,以桥、堰为关锁,以庙、亭、坊为镇物,以古树、花草为背景,融山水、田园、村舍为一体,在徽州水口中形成了独特的园林风格。
唐模水口园林布局精巧,四季花开,“全村同在画中居”,俨然成为徽州“水口园林”之佳作。
呈坎水口
呈坎水口在选址布局及营造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古水口园林的最佳境界。
呈坎入口的荷花池便是整个村子的水口所在,呈坎村在东汉时期便已建立,现在的水口是后人修缮,但也呈现着东汉时期的风貌,颇具韵味。
呈坎水口最大的特色是建有五座古桥,分别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并运用了“五行相生护水口,龙凤守水口,狮象把水口。”这样独具匠心地布局来营造,这在中国古村落水口布局营造中是绝无仅有的。
宏村水口
宏村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水系:水口-水圳-月沼-南湖,这个完整的水系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变迁,基本结构却从未改变,让宏村既避开了洪涝自然灾害,也解决了每家每户的生活用水,而且极具美观性。
宏村的水口位于村落入口处,是众水汇聚之地,宏村水口之水由西溪水道和小溪之水汇聚而成,水口上的老桥,更是增添风韵,加上水边的古树,尽赏江南情调的旖旎风光。
徽州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中的一块瑰宝,作为徽州村落的“门户”——水口,则犹如整个村落的点睛之笔。
水口,不仅是徽州村落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因受自然、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使得水口文化在徽州地区显得更加多元。
或为聚财、或为风景、或为起居……在众多的徽州村落里,水口,俨然由原先的实用性一步步上升成为有仪式感的村落“图腾”,进而演化为徽州村落文明的灵魂传承。
风水信仰,一池清水隐藏千年的风水玄学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